国产成人情侣激情小视频免费_国产成人片无遮挡无缓冲_国产真实深喉口爆91_国产呻吟大学生无套视频在线

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資訊

端午香包:從“民俗”走向“產業(yè)”

中藝網 發(fā)布時間: 2006-05-31


這是“雙龍戲珠”,那是“百鳥朝鳳”,那是“播種圖”……端午節(jié)前幾天,甘肅慶陽市一個專門出售香包的市場里,白彩霞挎著小腰包,向客人推銷自己制作的香包。

白彩霞是慶陽市寧縣米橋鄉(xiāng)一位制作出售香包的農村婦女,她的鋪面里擺著用布料制成的各種小香包,有金瓜、葫蘆、石榴、蓮花、荷花、牡丹、獅子、青蛙等各種造型,色彩絢麗、做工精巧。在慶陽市,端午節(jié)前和白彩霞一起進城賣香包的農村“手藝人”有近千人。

香包在中國古代被稱為香囊、佩帷,亦稱“荷包”,是用布料刺繡成的各種造型,中間裝上香料,這些造型寄托希望、祈禱豐收和幸福,香料則用以避邪和驅除異味,殺菌除病。端午節(jié)佩帶香包的習俗在中國各地都有,而在慶陽比較常見。據當地人介紹,在慶陽農村每到端午節(jié),人們身上都戴上香包以求吉祥,稚嫩的孩子們也光著上身,胸前掛滿香包,色彩斑斕,很引人注目。

慶陽市位于中國西北省份甘肅省的東部,這里屬于黃土高原溝壑區(qū),擁有世界上面積最大、土層最厚的黃土原面。深厚的黃土層使慶陽人長期以農業(yè)為生,因此也保留了較多的農業(yè)文明,香包就是其中之一。

在慶陽,香包的制作者將身邊常見的花卉樹木、蟲魚鳥獸、幾何圖案、人物故事等作為創(chuàng)作靈感的來源,看到什么,想到什么就繡上什么,通過一系列平繡、鎖繡、補繡、納繡、挑花、剪絨、打結等不同手法和不同工序,一針一線縫制而成。

以前,農村婦女是慶陽香包刺繡的主體,她們在農閑時候繡好香包,端午節(jié)的時候送給親友。而從上世紀80年代中期開始,慶陽香包的“商品”屬性漸濃。人們用香包表情達意的同時,把剩余的香包拿到街頭,變賣換來“針線錢”。從此,做香包的人越來越多,香包買賣也越來越紅火。香包從“端午民俗”變成了“端午產業(yè)”。

現(xiàn)在,慶陽市專門從事香包生產的人數已經達到10萬人,占全市農業(yè)人口的5%左右。一年全市的香包銷售收入達到一億元。據介紹,慶陽香包目前已經銷往北京、上海、廣州、西安、蘭州等三十多個城市,以及美國、日本、韓國等約二十多個國家和港澳臺地區(qū),巧奪天工的慶陽香包彌漫著濃郁的芳香走向了世界。

“現(xiàn)在我們全家人都在做香包,賣香包,一年少說也收入三四萬元。”白彩霞說,2005年,市上還給她評上了民間工藝美術大師。在慶陽市西峰區(qū)后官寨鄉(xiāng)南佐村,一位當地干部指著家家戶戶寬敞氣派的大門說,南佐村生產的香包掛件很有名,這幾年搞香包制作的都致富了。

來源:新華網
分享到:
          推薦給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
現(xiàn)代名家作品推薦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tài) | 專家顧問 | 藝術顧問 | 代理合作 | 廣告服務 | 友情鏈接 | 聯(lián)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藝網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聲明
電信與信息經營證: 粵B2-20060194 全國統(tǒng)一服務熱線: 400-156-8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