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海派油畫行情看漲
[中藝網(wǎng) 發(fā)布時間:
2007-02-07]
近日,上海油畫雕塑院內的富大畫廊,推出了《守望經(jīng)典——海上八位藝術家油畫作品聯(lián)展》,姜建忠、李向陽、邱瑞敏、徐芒耀、殷雄、俞曉夫、張正剛、周長江,八位學院派畫家向人們展示了當代新海派油畫的獨特風貌。
回顧中國油畫史,上海是早年洋畫運動的中心,因此,早期油畫大師幾乎都與上海有淵源。其中徐悲鴻、林風眠、顏文樑、劉海粟、陳抱一、潘玉良、常玉、吳大羽等代表不同藝術風格傾向的藝術大師成為中國現(xiàn)當代藝術多元發(fā)展的開山鼻祖。因此,海派老油畫在拍賣會上一直受到人們的關注,行情節(jié)節(jié)高攀。然而,在談到當代油畫時,以羅中立、周春芽、何多苓等為代表的川派油畫在拍賣會上的風頭似乎遠遠超過了新海派油畫。而海派油畫又由于陳逸飛的突出表現(xiàn),他的《大提琴少女》拍出550萬元,《玉堂春暖》拍出1100萬元……這一切,又使買家在提到海派油畫時除了陳逸飛還是陳逸飛。
其實,許多海派油畫家沒有受到太多關注,這與他們不太注重包裝和炒作有很大的關系。另外,海派油畫家的風格跟全國的風潮不同。目前,領中國油畫風潮的,當推大尺幅的新寫實畫派。上海這一流派的畫家很少,且不成主流。更多的作品,風格冷峻,天地很小,但是畫面洋氣,講究情調,很適合現(xiàn)代派裝修的家庭懸掛。隨著時間的推移,被業(yè)內人士認為技術含量很高的新海派油畫在拍賣會上也得到了承認:俞曉夫2002年作《俄國回憶》,2006年11月21日在北京保利拍出了126.5萬元;徐芒耀1993年作的《雕塑工作室系列之三——上色》2006年5月28日在中鼎國際拍出了209萬元。
這里面有巨大的市場空間——一位畫廊老總很自豪地說,前兩年他們這里賣幾萬元一張的海派油畫,現(xiàn)在都賣到了十幾二十萬。有些畫廊看到了海派的市場空間,索性藏起了部分作品,反正現(xiàn)在三萬四萬沒人要,過幾年賣二十萬,自然有人哭著喊著要。作為投資者,則不僅要關注已被炒紅的海派油畫家,還應該在中年畫家群里找潛在目標。老一代走了,新一代就要上去,市場價位也會相應發(fā)生變化,這就是升值空間。
注:凡注明“中藝網(wǎng)”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wǎng)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wǎng)”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wǎng)”,否則本網(wǎng)站將依據(jù)《信息網(wǎng)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wǎng)絡知識產(chǎn)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