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畫論文
[中藝網 發(fā)布時間:
2009-04-22]
中國畫的傳統(tǒng),是幾千年來無數畫家的心血和勞動的結晶.歷代畫家創(chuàng)造了許多珍貴的作品和繪畫理論,技法.我們應該珍惜.繼承中華民族燦爛文化的寶貴財富.
要想在國畫中有所創(chuàng)作,首先就應當熟練掌握基本技法,繼承傳統(tǒng)國畫的優(yōu)點,在其基礎上積極而又大膽的探索新的技法,以輔助和補充筆墨之不足.且不可失去筆墨.丟掉了國畫的特點.其次學習西方繪畫之長,只能作為營養(yǎng),批判的吸收,以豐富國畫的表現力.
畫家的創(chuàng)作道路是艱難而又漫長的,要想其作品有所創(chuàng)新,情感的投入是門不可缺少的課題.對畫家來說;國畫是情感的表現,生活的結晶.情感主宰著國畫的創(chuàng)作.情感可以并發(fā)出創(chuàng)作欲望,如果不把情感投入到創(chuàng)作中去,那么在好的技法也畫不出感人的作品.從某種意義上講,只有把情感貫穿到國畫藝術作品中去,才能創(chuàng)作出富有感染力的作品來.也就是說帶著情感去創(chuàng)作,讓情感入畫.
作為畫家,熟練了技法,懂得了情感的投入,還應具備良好的修養(yǎng).首先,世界觀的修養(yǎng)很重要,它是畫家的靈魂,決定作品的思想傾向,影響著畫家的實踐活動.著名畫家齊白石老人在世界觀中包含著明顯是進步因素.如果畫家的世界觀是落后的,那就絕對創(chuàng)作不出人民大眾代言的,具有強烈的愛國主義和進步思想的不朽之作.國畫雖是用筆墨所做,但它是種精神產品,光有繪畫技法不行,畫品亦很重要,畫品既是人品,它將直接影響作品的品位.正如畫論中所講;筆墨之高下亦如人品,筆墨雖出欲手,實根于心.可見思想道德修養(yǎng)的重要性.對畫家來說,加強學習修養(yǎng)可以幫助畫家提高整體創(chuàng)作境界.同樣文化素質也能直接影響藝術的表現力,文化素養(yǎng)更能使畫家從文化視野的高度,去深層次的洞悉現實,領悟人生,創(chuàng)作和理解作品,用心靈去撞擊生活作品,使其具有更廣,更全面的表現力.其次豐富曲折的生活體驗是畫家創(chuàng)作中基本的材料和必要的前提條件.其實,技巧是一種才能,但它絕不是沒有廣博知識也行的.必須去體驗生活,去尋找真理.從生活中體驗國畫藝術的真諦.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即使一個很有才華的畫家,讓他長期遠離社會生活,或對要表現的對象并不熟悉,不深刻,其對作品的創(chuàng)作亦是失敗的.畫家應該像一顆飽滿而富有生命力的種子那樣,把自己的整個身心都埋在生活的土壤中,從中吸取養(yǎng)料,化作成自己的血肉和靈魂,才能對生活具有深刻的認識和感受,這樣畫家在生活中必然要多看,多聽,多想,多記,以豐富畫家的藝術思維能力,和生活建立親切的關系,從生活中得修養(yǎng).
國畫的藝術情感是畫家對客觀事物所持態(tài)度的一種情緒體驗,所以畫家只有在技法熟練的基礎上,具備深厚的藝術修養(yǎng)和對社會生活的深刻認識,才能在國畫創(chuàng)作中產生真摯的情感;才會在生活對象面前自覺或不自覺的產生"浮想聯翩,夜不能寐"的創(chuàng)作激情;直到在國畫創(chuàng)作中表現出感人至深的藝術形象,達到情景交融的美的境界!
---- 發(fā)表于中央文史研究館和山東文史研究館主辦的書畫報羲之書畫報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