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人曾感嘆,對于瓷都,可謂“讀你千遍也不厭倦”,這里的瓷器總能香火延續(xù),生生不息,全賴于眾多工藝美術大師孜孜不倦的傳承與創(chuàng)新。在愛家收藏品市場的“得雅軒”,于紅河先生介紹了兩位大師令人耳目一新的作品。
江西省工藝美術大師藍國華有著妙手回春的本領,他曾經在朋友的庫房中偶得一只滿是灰塵、許久無人問津的瓶子。經過構思,他在這只造型優(yōu)美卻過于淡雅的瓶子上繪上了“蝶戀花”,改造后的瓶子一擺出去,便立即被人高價買走。而讓藍國華化平淡為神奇的手法,便是景德鎮(zhèn)陶瓷藝術的優(yōu)秀傳統技法——古彩。
古彩實為明代五彩和清代康熙五彩的統稱,深受民間版畫、年畫等表現形式的影響。其線條剛勁有力,筆畫簡練,色彩對比鮮明,內容多為世俗生活、神話傳說或帶有吉祥寓意的花卉魚鳥。而藍國華堅持“筆墨當隨時代”,他筆下的古彩在傳統技法上加入了現代的筆觸,無論從布局、用筆乃至題材上都更顯裝飾性和意蘊美。
在傳統古彩中鮮見的梅花,是藍國華尤為擅長的題材,他的作品《紅梅與綠梅》便是其中的代表。光滑的瓷面上,紅梅綠梅競相開放,突顯古彩“好在大紅大綠,妙于古色古香”的特點。梅樹的枝葉筋紋遵循傳統古彩的程式,一筆一筆的排線勾畫,線條粗細均勻,筆觸挺勁有力,枝葉交錯,轉折彎曲,立體感驟現。而紅梅綠梅形態(tài)各異,或是含苞欲綻,或是盛開怒放。清雅的梅花錯落有致地點綴于枝葉之間,剛柔并存,恰到好處。枝頭飛鳥嬉戲其中,更顯生機勃發(fā)。而在彩繪過程中,藍國華還常常用到純金來描畫,于先生認為這尤其難得。
青花瓷是景德鎮(zhèn)另一珍貴的傳統藝術,與畫面濃烈的古彩相比,更顯典雅素凈。而工藝美術大師汪吟泉的“釉下填白光影青花”技法又為青花瓷增添了全新的意境。
光影青花技法講究在傳統的青花畫法上吸取西洋畫的光影透視,以西洋畫的構圖去展現風、雨、冰、霧等如詩的景致。釉下填白的大量運用突出了光影效果,空間感大大增強,藍白用色對比強烈,意境深遠。汪吟泉的作品多為青花瓷版畫,讓觀賞者能夠對表現的內容和構圖一目了然。
《霧鎖寒江》堪屬其中的佳作。這幅青花瓷版畫畫面由近及遠,只見近處白雪皚皚,柔軟地覆蓋著碼頭和江面靜泊的小船,船上立著兩只鳥兒,它們與周圍堅強挺立的野花雜草,一同為這靜謐的雪中之景注入一線生機;不遠之外,一棵沙樹從右至左側彎,橫跨畫面中心,盡管枝干被雪覆蓋,仍不失蒼勁有力;遠處是伶仃直立的一棵小樹,小樹背后,濃霧鋪滿江面。遠近一比照,仿佛大霧背后還別有洞天,連筆者也不禁想要穿越迷霧,繼續(xù)探索背后的桃花源。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