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冠東 藝術認識之三
[中藝網 發(fā)布時間:
2010-11-22]
這笫三個認識是最重要的,也是對我的藝術不斷超越,不斷自我否定,不斷適應社會,不斷更新自己的藝術史最起作用的,也是一般在校生沒有的;這就是懷著藝術理想的人生社會的實踐,歷經歷次運動和漂泊的錘煉!
曾記得:初中二年級,五八年大躍進,大煉鋼鐵,學生老師都不上課,把家里多余的鐵器拿到掌權煉鋼,幾天幾夜不睡覺,興奮得很!用水墨,顏色,把教室墻璧都畫上”力爭上游”的山水畫,受到老師同學的夸獎,還叫我當學習委員,從那起, 我就知道新中國新生活的藝術是為政治服務的.那時候發(fā)表作品在黨報上,最多的是延安的文藝干部:古元,羅工柳,石魯,趙望云,董希文------初中畢業(yè)我上了一機校,有學生會,由于我長于美術,被吸收進去,快畢業(yè)的高班干部都對我很好,鼓勵我堅持業(yè)余從事藝術,那些大哥把剩下的顏色都留給我,至今還令我感動!------
六一年,我自動退黨,還記得我們的校長紅軍干部張豐富,親自接見我,勸我不退學,他說:我們的兵器工業(yè)永遠是黨和國家的核心區(qū),別人想進來都進不來;你還要退出去,你再找不到這樣好的職業(yè),你會后悔的!”但是川美的吸引力使我終于提著皮箱離開了學校,離開了楊家坪--------于是我參加了當時七星崗紅旗美術社的工作,骨干是重慶很有名的周光中,社長是我的小學老師原[掃蕩報]的記者金國瑞,右派,離開了學校,腳跛了還娶了個年青姑娘做老婆,此人很聰明,認識很多人,業(yè)務很多,每天忙個不停,一會大劇院的牌坊要畫了;一會雙碑的紅旗街要畫門面廣告(那時是用油漆混合油彩,爬樓梯畫在墻壁上,圖文并茂,很受到群眾歡迎,因為誰都看得懂.這時候,我認識到什么是藝術的群眾性,什麼是老百姓的喜聞樂見.現在回憶那時候,是大躍進時期,最早的商業(yè)宣傳活動,我們的領軍人物卻是日偽時期的[掃蕩報記者],重慶,是蔣介石在上海淪陷后,遷至的首都,那時叫陪都,黨`政`軍`學`商`特要員皆云集這座神秘的山城,因此出現像[一只繡花鞋][保秘局]那樣驚疑的傳說,后來峨眉電影制片廠籍此拍了許多電視片.這些故事我都是在重慶茶館休息的時候聽到的.聽多了助長了我的冒險精神.
六二年,全國自然災害,每個城市居民一個月只有十四斤糧食供應,很多地方的人只能吃白散泥,草根,真是民不聊生,城里實在過不下去了,我和母親一個妹妹,兩個弟弟舉家遷涪陵農村安家落戶,市中區(qū)我是笫一個帶頭,懷著羅工柳在一篇文章[油畫雜談]里說的:”把家安在最理想畫畫的地方,深入下去,畫一輩子畫----“現在回想真是”站著說話不腰疼!”我們經歷了從城市居民到普通農民的蛻變,我去插隊的藺市區(qū)五馬公社死了半數以上的人,到處是斷墻殘璧,一片滄涼!不勝唏噓-------太困難了,吃米,要把谷子擂成米,我們連篩米都不會,到最后翻田覆地,插秧割谷都會了,八四年,夏鏡湖留校后,笫一個月的工資是匯給我的,這是我在鄉(xiāng)下最困難最無助的時候.所以我懂得什麼是”友誼”.在這之前,我己跑遍了貴州和新疆,吃了很多苦,遇了很多險情,都過去了,安下心來,像老農一樣,種田自己養(yǎng)活自己,業(yè)余農閑之時,畫點畫.跟生產隊`大隊的干部也改善了關系,我的鄉(xiāng)土繪畫階段的作品大致從這時候開始,{,后來都被臺灣朋友買去了}--------
但是,天有不測--------六六年文化大革命發(fā)動了!(待續(xù))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