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成人情侣激情小视频免费_国产成人片无遮挡无缓冲_国产真实深喉口爆91_国产呻吟大学生无套视频在线

您的位置:首頁 > 藝術觀點

朱青生:將藝術解讀權留給觀眾

中藝網 發(fā)布時間: 2011-01-18

文\劉洋

1982年,藝術家約瑟夫·博伊斯開始創(chuàng)作《給卡塞爾的7000棵橡樹》,此后5年間,7000棵橡樹被種植在德國卡塞爾市。在近日開幕的“漆山計劃”朱青生作品展上,朱青生欲通過對博伊斯理性精神的批判,將藝術作品的解讀權還給觀眾。他表示,藝術家不是說教者,藝術作品只是為公眾的思考提供平臺,解讀權屬于每一位觀眾。

商報:您創(chuàng)作“漆山計劃”的起因是什么?

朱青生:1988年中國現(xiàn)代藝術進入擺脫模仿西方藝術手法轉向自我藝術創(chuàng)作的轉折期,在此期間有幾位藝術家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目前,影響最大的是藝術家徐冰的“刻字”和呂勝中的“小紅人”,他們分別用文字和中國剪紙進行藝術創(chuàng)作。他們的這種藝術試探試圖將中國現(xiàn)代藝術從模仿西方的手法中擺脫出來,而進入自我試探、創(chuàng)造的階段。

我在“漆山計劃”中所創(chuàng)作的作品,實際上在探討如何解除自己的創(chuàng)造力,將自己歸入自然的狀態(tài)中,用創(chuàng)造即自我清除的方式來獲得對當代藝術更新的理解。很多公眾都認為藝術需要創(chuàng)造,但當這種創(chuàng)造變?yōu)橐环N說辭后,通常人們并不懷疑,實際上這很危險。人為何要創(chuàng)造?為什么只有創(chuàng)造,人才會有人性,這樣的問題如果我們深究后,可能更需要注意的是“人有哪些東西蒙蔽了人本身”,因此我便開始創(chuàng)作“漆山計劃”的作品。

商報:很多人認為您的“漆山計劃”作品關注環(huán)境問題,這是否是對環(huán)境問題的反思?

朱青生:對于將自然作為創(chuàng)作題材,其實德國著名藝術家約瑟夫·博伊斯早在上世紀60年代末便開始創(chuàng)作與自然有關的作品。他在卡塞爾文獻展上開始創(chuàng)作作品《給卡塞爾的7000棵橡樹》,該件作品歷經5年才得以完成。目前,創(chuàng)作自然題材作品的藝術家很多,“保護自然”被很多藝術家所運用,而我在做另一種概念的作品,這是對博伊斯理念的追問。

我認為,如果人有保護自然的意識時,人本身是否已經違背了自然的性質?通過這樣的思考,我開始有了創(chuàng)作“漆山計劃”作品的想法。同時,我將人本身的反省看做該系列作品的目的之一,作品不在于對自然的保護,而在于啟發(fā)人的反省能力。博伊斯提倡一種理性精神,而我提倡反省能力。因為,人僅僅有理性精神是不夠的,同時必須應具備反省能力,正在做的事情以及運用理性所做的事情中所暗含的問題,要有一種反省能力。

商報:本次展覽展出的作品,更像是一種“觀念”的傳達。

朱青生:是的,本次的參展作品基本上都是觀念藝術,如果將其稱為實質上的作品,便會回歸到古典概念。作為當代藝術,主要是借助藝術的行為,使得公眾通過該件作品在精神上獲得啟發(fā)和提高,而不在于作品的具體形態(tài)和方式,當代藝術最極端的方式是沒有作品。

但是,今天我們對當代藝術的關注不是看它是否會發(fā)展到極端,而應該注意世界藝術發(fā)展到博伊斯、安迪·沃霍爾之后,藝術還將有哪些作為。

商報:您認為當代藝術中的 “觀念”,在今后發(fā)展中是有形還是無形的?

朱青生:有形與無形并不重要,關鍵在于與現(xiàn)實遭遇后會產生什么,現(xiàn)實的立足點在哪里。如果現(xiàn)實的立足點需要有形,作品也是有形的,有形與無形永遠處在交涉的狀態(tài)中沒有固定方法。

商報:“漆山計劃”之前預想在桂林實施,將一座山漆成紅色,您認為這是否是對自然的破壞?

朱青生:我經常聽到這樣的質疑,如果“漆山計劃”能夠真正實施,我將用無害油漆進行創(chuàng)作。同時,將要實施“漆山計劃”的山是一座荒山,將其變?yōu)橐黄G色是不可能的,我將它漆成紅色也是對環(huán)境保護的一種警示。

商報:您如何理解當代藝術?

朱青生:目前,很多人在理解當代藝術時都會將其看做一門生意,實際上當代藝術品才能夠當做生意看待,當代藝術真正的性質是反商業(yè)、反流行和反傳統(tǒng)的,這是當代藝術的特點。例如在法國,1900年后,不會有很多藝術家按照盧浮宮中所展出的作品風格進行創(chuàng)作,因為藝術的性質發(fā)生了改變,今天我們之所以需要藝術是因為它可以使人成為更完美的人,而不是使人在藝術欣賞中被人牽引,這就是當代藝術的價值所在。

我們在創(chuàng)作當代藝術作品時,一直在追求這種可能性。我在創(chuàng)作“漆山計劃”作品時,根本是在建造一種可能性,借助藝術尋找今天不太能理解的東西,而不是做公眾認為很好接受的作品。

同時,目前的當代藝術更加關注現(xiàn)實問題,作品中有哪些批判性,但實際上我們還有更為基礎的問題,例如對于本質的問題,藝術也應該有自己的回答。

商報:您如何看待目前當代藝術家與公眾的關系?

朱青生:我認為,目前藝術家應該放低姿態(tài),不應將自己的作品看成是對公眾的教誨。藝術家在創(chuàng)作一件作品時,應該讓每個人看到它時都會產生自己的理解,并給出自己的解釋。

分享到:
          推薦給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
現(xiàn)代名家作品推薦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tài) | 專家顧問 | 藝術顧問 | 代理合作 | 廣告服務 | 友情鏈接 | 聯(lián)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藝網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聲明
電信與信息經營證: 粵B2-20060194 全國統(tǒng)一服務熱線: 400-156-8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