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成人情侣激情小视频免费_国产成人片无遮挡无缓冲_国产真实深喉口爆91_国产呻吟大学生无套视频在线

您的位置:首頁 > 藝術觀點

錢中文憶季羨林:季老認為中國美學必須重起爐灶

中藝網(wǎng) 發(fā)布時間: 2011-06-17
季老談美學

  作者:錢中文

  我認識季羨林先生是1993年的事,這年3月,我們共同應邀出席在澳門召開的“東西方文化交流——歷史與展望”研討會。隨后,我們便有了七八年的交往。1995年七八月間,中國中外文學理論學會在山東師范大學舉行成立大會,學會、學校方面擬請季老前來指導。季老因年邁不宜外出,未能到會,托劉烜教授帶了篇書面發(fā)言——《現(xiàn)代中國文學史研究問題》,我們十分高興和感謝,并請劉烜教授在大會上宣讀了他的論文,后來編入了由我和李衍柱教授共同主編的《文學理論:面向新世紀》一書中。

  季老的文章提出了一個文學史界和文學理論界時常遇到的問題,即思想性和藝術性問題。季老一反潮流,認為“評定文學作品的首要標準是藝術性,有藝術性斯有文學作品。否則思想性再高,如缺乏藝術性,則仍非文學作品”。他說:“寫文學史,應置文學性于第一位。只要藝術性強而新,即使思想性差一點,甚至淡到模糊到接近于無,只要無害,仍能娛人,因而就是可取的。”季老認為,文學史家往往不重視藝術性,“而藝術性最重要的表現(xiàn)工具,我認為是語言文字”。西方人用有形態(tài)變化的文字寫詩,而“漢文沒有字母,只有單個的字,每一個詞就等于一幅畫。它沒有形態(tài)變化”。

  漢文妙就妙在它模糊,模糊迫使人們要具有整體概念、普遍聯(lián)系的觀點。西方強調(diào)概念清楚、科學,長期以來,季老也想用它們來說明中國的文學理論,卻難以如愿。他認為,這是由中西兩種不同的思維方式、審美情趣所決定的,中國的“可以意會不可以言傳”,主張“不立文字”的辦法,西方人難以理解,所以,要特別注意中西方不同的語言特征,重新來撰寫中國文學史。關于藝術性問題,本來是可爭論的,不過由季老登高一呼,倒是大大促進了學術思想的解放。

  1995年初冬,劉烜教授給我打電話,約我一起去看望季老,我說我與季老不很熟悉,不妥當吧。劉教授說:季老想了解一下當前文藝理論研究的情況,我推薦你去比較合適,季老想給《文學評論》寫稿子,想聽聽你的意見。當時我正要接任《文學評論》主編,聽說季老要給稿子自然喜歡,老一輩學者的稿子越來越少了,屬于“搶救”的對象了,所以,我立刻表示歡迎。

  12月12日,我與劉教授在北大校門口見了面,然后慢慢走進了朗潤園。劉教授是季老家的常客,到了季老家里,談話毫無拘束,我也十分輕松,向季老問好。當時,劉教授和季老正在策劃禪學研究的叢書,談得很是投入。

  隨后我談了在1993年春在澳門參加學術會議的一段往事,季老聽后呵呵一笑。那次會議間小憩,大家在走廊里閑聊,臺灣學者張振東要和季老合影,讓我拍攝,之后我與季老轉(zhuǎn)到會場側(cè)門想進會場。走廊與會議場地有一層很低的臺階,由于燈光較暗,不易覺察,季老進去時顯然踩了個空,身子往前一沖,我正好在他的左邊,右手趕緊拽住他的左臂,扶穩(wěn)了他,當時我出了一身冷汗,而季老連忙向我道謝,我們相視一笑,算是進一步認識了。

  接著,季老就文藝理論中的某些問題,談了不少意見,還拿了一摞稿紙向我示意,我們幾人也說了一些看法。后來據(jù)劉烜教授說,他與季老來往,從未見過季老拿出稿子示人,可見他的態(tài)度是十分慎重的,也表示了對客人的尊敬。告辭時,季老一直把我們送到門口道別,相約以后再見。

  不久,我收到季老寄來的稿子,并附有一信,這就是后來發(fā)表在《文學評論》1996年第6期上的那篇《門外中外文論絮語》。季老在文章中談到他最近讀了些論文,涉及我國文論中的所謂“失語癥”問題。他說,這一問題提得很好,近百年來,西方文論不斷傳播過來,文藝理論中充滿了外來語,中國文學理論面對西方文論幾乎是“失語”了。20世紀50年代蘇聯(lián)專家來華講文學理論,他也去聽了,發(fā)現(xiàn)涉及東方文學的知識錯誤甚多。他現(xiàn)在的看法是,西方文論是有“話語”的,自然未曾“失語”,不過一旦涉及中國文學,患“失語癥”的就不是我們,而是西方文論了。他認為,我國文論不是“赤貧”,而是滿懷珠璣,自有一套不同于西方的文論話語。中西文論的差別不在形式,而在思維方式。西方思維立足分析,凡事求個清清楚楚,但世間事物極為復雜,難以做到這點;而東方綜合思維主張整體,從普遍聯(lián)系中了解事物,自有它的長處,這是符合當前興起的模糊科學與混沌科學的??少F的是,季老對當前自然科學、科學思想領域發(fā)生的事十分清楚,指出“最近半個世紀以來發(fā)生的事情,是西方向東方靠攏的朕兆。這種朕兆在21世紀的前沿科學中,必然會表現(xiàn)得更明顯”。如今十多年過去了,季老的預言,顯示了其科學的洞見。

  1996年5月16日,我和劉烜教授又一次去看望季老,談了他提出的問題所引起的一些爭論。他說,和他“商榷”、“批評”的過去就有,早在意料之中,對于一個新的說法,沒有爭議反倒是不正常了。他說他有一篇談美學的稿子要給我,觀點與當今流行的不一樣。我們閑談不久,就來了兩撥外地的老師,有的邀請季老為會議題詞,有的要求他當一套叢書的學術顧問,小小的房間里擠滿了人。我們想先行告辭,好騰出地方,讓季老接待其他客人。季老示意我們稍等,等那些客人走后,我們又閑談了一會,一起在他住所東面的一家飯館用了午飯才散。

  稍后季老寄《美學的根本轉(zhuǎn)型》一文(刊于《文學評論》1997年第5期)給我。他認為,中國近代美學主要受到西方美學影響,我國的美學家在西方美學的范疇里兜圈子,難以出新。作為感性學的西方美學,基本上只限于眼和耳,研究眼視之美與耳聽之美,而忽略了鼻、舌、身三個方面,從“美”的詞源出發(fā),美源于五官中的舌頭,不同于西方。季老提出,有以心理為主要因素的美,如眼與耳;有以生理因素為主的美,如鼻、舌、身。我國美學必須重起爐灶,把生理與心理感受的美融于一體,尋找建立新的美學體系之路。這也是一位老學者關于美學創(chuàng)新的精深思索。

  季老不遺余力地提攜后進,令人感動。2000年6月10日,我與童慶炳教授主編的“新時期文藝學建設叢書”第一輯(6冊)首發(fā)式在京舉行,這輯叢書收有童慶炳、胡經(jīng)之、孫紹振、張少康、朱立元和我的著述。季老寄來了書面發(fā)言,他說,“這一套叢書是對我國文藝學研究的重要貢獻。著作這幾部書的先生我差不多都認識,感謝他們?yōu)槲覀冎袊约旱奈乃噷W做出的成就。我一直認為,中國有自己的博大精深的文藝理論,這是西方所望塵莫及的,但是一定要歸納整理出來?,F(xiàn)在這幾位先生做了這項工作,這是令人很欣慰的事情?!奔纠系馁R詞熱情洋溢,使與會者深為感動,也使我們作為主編的人深受鼓舞。季老雖已是高齡,但對學術前沿問題十分了解,與年輕學者心連心,因而永葆學術的青春。
分享到:
          推薦給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藝網(wǎng)”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wǎng)站專稿,如須轉(zhuǎn)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wǎng)”水印,轉(zhuǎn)載文字內(nèi)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wǎng)”,否則本網(wǎng)站將依據(jù)《信息網(wǎng)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wǎng)絡知識產(chǎn)權!
相關資訊:
現(xiàn)代名家作品推薦
關于我們 | 本網(wǎng)動態(tài) | 專家顧問 | 藝術顧問 | 代理合作 | 廣告服務 | 友情鏈接 | 聯(lián)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藝網(wǎng)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聲明
電信與信息經(jīng)營證: 粵B2-20060194 全國統(tǒng)一服務熱線: 400-156-8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