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中立:置換的描繪”展覽在蘇博開幕
[中藝網 發(fā)布時間:
2011-09-14]
20世紀80年代,一幅帶著集體記憶和眾多情感的藝術作品《父親》震顫全國,這幅于1981年榮獲全國青年美展一等獎的油畫作品,早已為人耳熟能詳。在那個特定的年代,《父親》被賦予了特殊的意義和價值,并毫無爭議地成為中國美術史的里程碑。
2011年9月9日下午17時在蘇州博物館開幕的“羅中立:置換的描繪”展覽為我們詮釋了當年《父親》的作者羅中立先生如今的藝術解讀。本次展覽由蘇州博物館主辦、范迪安擔任策展人、韓晶擔任執(zhí)行策展。開幕式現場賓客齊聚,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中國美術學院院長許江,蘇州博物館館長張欣,藝術家羅中立本人在開幕式上致辭;蘇州多名領導以及藝術家方力鈞、岳敏君、汪建偉等到場祝賀。
展覽不僅借展了由中國美術館收藏的《父親》原作,而且還復制了當時引發(fā)《父親》創(chuàng)作思考的原大標準像——我們將在《父親》與標準像的對比中,看到藝術家是如何在藝術上再現那個時代、以及他是如何將人文關懷傾注于藝術創(chuàng)作的。與此同時, 展覽囊括了羅中立60件不同時期、不同階段的作品,回顧性的梳理了自《父親》開始,到《吹渣渣》、《巴山夜語》,以及新作《過河》、《擁抱》等系列作品,呈現出藝術家30余年來,在藝術語言上的風格演變和置換描繪的創(chuàng)作歷程,以及其在藝術創(chuàng)作背后的文化思考和建樹。
通過此次展覽,我們不難看出:在《父親》獲得巨大成功之后,羅中立并沒有疏離對農民的關注,農民在他滿懷深情的筆下依然顯得生動、自然。而在繪畫技法上,羅中立從借用西方超級寫實主義開始,到從中國傳統文化和民間藝術中尋找借鑒……慢慢建立起一種屬于他的個人風格。正如他自己所說:“我將進一步地減去我作品中那些我認為有些多余的東西,更加準確地表現出我今天對于農村生活的關照?!?br/>
本次展覽將從2011年9月10日,持續(xù)至10月20日。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