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學者稱中國古幣鑄字疑似韓文 被批漏洞百出
[中藝網(wǎng) 發(fā)布時間:
2012-07-04]
韓學者又搶中國文化
韓聯(lián)社昨日報道稱,韓國一名學者稱中國古代貨幣鑄字疑似韓文,并認為這是3000年前使用韓文的依據(jù),說法令人汗顏。
韓國周易研究專家李贊九(音譯)博士在新作《錢》中稱,中國古代貨幣尖首刀上有兩個疑似韓文的字,其中一個字意為“錢”。
他說,中國古代貨幣研究專家李佐賢的著作《續(xù)泉匯》,以及《燕下都東周貨幣聚珍》和《中國錢幣大辭典:先秦篇》都收錄了刻有韓文的尖首刀拓本,而李佐賢等學者并沒有認出這兩個字,將其歸為“未知文字”,若這不是漢字,應將其視為韓文。
李贊九還推測,刻有韓文的尖首刀可能是3600年前遼西一帶建立的檀君朝鮮諸侯國之一孤竹國鑄造的。
他說,孤竹國人曾居住在朝鮮半島。據(jù)高麗史書《三國遺事》記載,高句麗是繼承孤竹國傳統(tǒng)的國家,據(jù)此推測,韓文至少3000年前就開始在孤竹國一帶使用。
中國社科院歷史研究所研究室主任、先秦史甲骨學專家宋鎮(zhèn)豪今天上午接受《法制晚報》記者采訪時說,這個說法是非常荒唐可笑的,貨幣上的文字不可能是韓文。
首先,這種貨幣一看就是春秋時期燕國的貨幣“燕明刀”,距今大概2500年左右。而這位韓國專家所說的3600年前,則是商朝初期,時間上明顯不吻合。
其次,孤竹國也不屬于韓國,而是商朝初年遼西一帶的古國,屬于諸侯國,跟韓國沒有一點關系。再次,先秦時期的文字尚未統(tǒng)一,不好辨認,錢幣上刻的字很有可能是鑄造地的地名,而該地名現(xiàn)在不存在,故無法辨認。
宋鎮(zhèn)豪說,那個時期不認識的文字非常多,如果把不好辨認的文字都說成是韓文,就是胡說八道了。把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貨幣說成3600年前的貨幣,恐怕這位專家并不是搞歷史的。稍微懂點歷史文物知識的人,都知道這個觀點是不值一駁的。
注:凡注明“中藝網(wǎng)”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wǎng)站專稿,如須轉(zhuǎn)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wǎng)”水印,轉(zhuǎn)載文字內(nèi)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wǎng)”,否則本網(wǎng)站將依據(jù)《信息網(wǎng)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wǎng)絡知識產(chǎn)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