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派藝術研究成果《海派繪畫大系》問世
[中藝網 發(fā)布時間:
2016-08-11]
上海8月10日電 (王笈)百年來對海派繪畫最為系統(tǒng)、規(guī)模最大的整理成果《海派繪畫大系》10日在滬首次面世。該書以最新研究為基礎,集十余年之積累,耗時5年,以9卷24冊全面展示海派繪畫的發(fā)展歷史和藝術成就。
新出爐的《海派繪畫大系》體例上分圖版及人事附錄兩大類。其中,圖版以海派繪畫發(fā)展脈絡分海納百川、豫園風情等8個部分,時間跨度約為19世紀初至21世紀,共收入畫家866人、作品3090件;人事附錄畫家小傳部分則對1660位海派畫家的生平里籍進行了逐一記錄和考證,包含字號齋名、師承風格等各類信息。該書在收錄畫家人數和作品數量上都達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
中國國畫畫派之一海上畫派崛起于19世紀中葉,以上海為活動中心,吸納并引領著蘇、浙、皖乃至更大地區(qū)的藝術力量,又稱“海派”或“滬派”。但因時間跨度之長、畫家陣容之浩大、繪畫風格之紛繁,海派繪畫的資料收集整理工作較之其他畫派困難許多。
據《海派繪畫大系》主編盧甫圣回憶,自己著手開始該書的整理工作,最早可追溯至20世紀90年代末,因“海派繪畫國際學術研討會”整理出版了《海上繪畫全集》,“也是做了好多年的收集工作,但規(guī)?,F在來看還是太小了。從那以后,我們一直就存著一個心愿,將來有沒有可能把這個工作做得更廣泛、更深入一些。沒想到又是15年過去了,現在(書)總算拿出來了,比起上一次有了較大的進展?!?br/> 百余年來,海派畫派既植根于中國傳統(tǒng)繪畫,又受西方藝術影響,以兼容并蓄的特性傲立于中國畫史,在近現代中國藝術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成為海內外眾多博物館、高校科研機構近年來深入研究的對象。
“中國美術形態(tài),或者說中國的傳統(tǒng)繪畫形態(tài),以及中國接受外來的繪畫形態(tài),這兩種繪畫形態(tài)有機化合以后推進到現代史,這些工作都是在海派里完成的?,F代中國的各種繪畫形態(tài),其實發(fā)生地都在上海、都在海派?!北R甫圣說。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