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將我的愿景唱給布朗山,段澄,樹脂著色,30×180×45cm,2018(布朗族)
3月2日,中國美術館迎來了年度重磅展——“中國美術館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系列展:民族大團結——全國雕塑藝術作品展”。56個民族的雕塑藝術作品齊聚一堂,當代雕塑第一次以如此整齊的面貌呈現在公眾面前。
為 “促進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本次展覽主打 “民族題材”雕塑藝術作品。展覽由《民族團結》和《各民族風采》兩大篇章組成,共征集作品600余件,經專家委員會初評、復評,有220余件作品入選,它們與中國美術館館藏的部分民族題材雕塑一起,成為一席豐盛的民族文化盛宴。
《民族團結》篇章展示于中國美術館1號圓廳,作品以具象、抽象、意象、象征等形式語言展現各民族同舟共濟、共榮共存;而第二篇章《各民族風采》則是此次展覽的最大亮點。200余件雕塑作品分列一層10個展廳,56個民族的雕塑藝術全部聚集。觀眾們可以在觀賞中了解我國豐富的民族文化。
看看這些雕塑作品,你知道它們屬于哪個民族嗎?
就中國藝術精神而言,中國藝術史總結的重要審美特征幾乎均可在各民族藝術傳統中發(fā)現傳承脈絡與驗證實例。“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說的是各民族形成的個性文化具有其必然性和合理性,正是這種特質豐富了世界文化的多樣性。世界文化多元共存的性質決定了每個民族的文化形態(tài)都有其價值。當然,在實踐中產生和發(fā)展起來的不同民族之間的文化也具有其共性和普遍規(guī)律,普遍性、共性與特性、個性相互間的辯證關系形成了文化無窮的魅力。在21世紀全球化的文化語境中,世界各國的文化邊界正在趨于互滲、交融?!袊佬g館館長吳為山
展覽將持續(xù)至3月24日。(圖、文/臺馨遙)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