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祥洲作品展將在芝加哥舉行
[中藝網 發(fā)布時間:
2025-03-04]
2025年3月7日,美國芝加哥藝術博物館將舉辦泰祥洲個展“金石緣” (Affirmation of Stone and Metal),展覽將圍繞青銅器與玉器這一主題展開,以泰祥洲的水墨繪畫作品呈現其對古代器物的深度研究和藝術表達。
本次展覽由芝加哥藝術博物館普瑞茲克亞洲藝術主席、策展人汪濤策劃,將展出泰祥洲的六幅新作,其中包括三幅以青銅器為主題的《大道吉金圖》系列、《璇璣——紅虹藏良渚玉器圖》,以及圍繞青銅禮器與象征性器物創(chuàng)作的《鼎彝圖》和《食人虎卣圖》。這些作品結合泰祥洲對考古學、歷史文獻和藝術史的研究成果,在水墨繪畫中呈現古代器物的視覺美學、文化象征與歷史意義。策展人汪濤在策展工作中,始終關注中國古代藝術的國際傳播與當代解讀,將繪畫作品與藏品的并置展示,讓觀者能夠在真實器物與當代繪畫之間感受跨時空的文化聯系。
從“天象”到“金石緣”:泰祥洲的藝術演進
泰祥洲與芝加哥藝術博物館的合作已持續(xù)多年。2015年,該館亞洲藝術部購藏了他的作品《天象2014.1》,成為博物館自成立140年來首次收藏的在世亞洲藝術家的作品。這一作品后被收錄于《芝加哥藝術博物館館藏繪畫精品集》,由館長詹姆斯·容度(James Rondeau)撰寫,耶魯大學出版。
2021年,他在芝加哥藝術博物館舉辦了“天道幽明”展覽,該展覽圍繞宇宙學與天文學展開,以水墨畫表現人類如何通過視覺經驗理解現實與幻象之間的關系。在展覽期間,他與汪濤、藝術史學者巫鴻(Wu Hung)及芝加哥大學東亞藝術研究專家展開對談,討論了青銅文化在當代藝術中的意義。
在對談中,泰祥洲提到:“青銅器不僅僅是文物,它們承載著信仰、儀式和社會秩序。它們曾經是權力的象征,亦是人與天地溝通的媒介。如何讓這些遠古的器物重新進入當代文化,并且在視覺上建立新的紀念碑性,這是我一直思考的問題?!蔽坐檮t指出,泰祥洲的創(chuàng)作在承襲中國傳統(tǒng)藝術的同時,為博物館空間賦予新的時間感,使青銅器的形象超越文物的歷史性,進入藝術的當代性討論。
研究與思辨:泰祥洲的藝術實踐
泰祥洲的藝術作品不僅是繪畫創(chuàng)作,更是一種文化研究。他的研究范圍橫跨考古學、藝術史、古代文獻與書法,并以此為基礎,構建出獨特的藝術體系。其博士論文《仰觀垂象》深入探討中國早期山水畫的宇宙觀,并以天象學與制器理論建立了繪畫、觀念與儀式之間的聯系。他在論文中提出,“制器尚象”這一觀念不僅主導了青銅器與玉器的造型和功能,更深刻影響了中國繪畫的結構方式。
泰祥洲長期研究青銅器銘文與圖像系統(tǒng)的演變,探討這些器物如何作為權力、宗教、禮制與宇宙觀的媒介,并通過水墨繪畫賦予其新的當代意義。他的代表性研究包括《從小臣茲卣的繪制試觀青銅器圖像與觀念之演變》,該論文分析了青銅器紋飾的發(fā)展脈絡,還探討了其符號系統(tǒng)如何影響中國古代思想體系。
藝術如何承載千年文明
泰祥洲在其創(chuàng)作中始終在思考,在當代,藝術如何承載千年文明?并將其作品作為一種文化考古的實驗,對這些器物文化意義進行再詮釋。他在《璇璣——紅虹藏良渚玉器圖》中,以極細膩的筆觸描繪玉器在琢磨之初的微妙神性,使繪畫成為玉器精神的延續(xù)。青銅器作品則使饕餮紋、銘文等符號煥發(fā)出新的視覺力量。古代器物不再只是博物館里的靜態(tài)藏品,更是可以在當代文化語境下被重新理解的藝術表達。
展覽信息
展覽名稱:金石緣 Affirmation of Stone and Metal
藝術家:泰祥洲
策展人:汪濤(芝加哥藝術博物館普瑞茲克亞洲藝術主席)
展覽地點:芝加哥藝術博物館
開幕時間:2025年3月7日
展覽周期:三個月以上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