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論離藝術越來越遠
[中藝網(wǎng) 發(fā)布時間:
2014-01-21]
理論離藝術越來越遠。為什么這樣講?
在體制中工作的理論家,或者就職于國辦機構中與藝術有關的職位進而從事理論或管理的理論家,他們做的是工程、項目、課題,將文化、藝術、歷史以及現(xiàn)實戰(zhàn)略或需要結合起來,推行或進行藝術理論的科學研究,或者說是科學主義的研究,這些研究存在的指導思想是投入產出比,看重的是使用價值,執(zhí)行的是技術生產的邏輯,或者說是理工科的邏輯,將其面對的對象“客觀”化,如果不客觀化,這樣的研究將沒法被驗證,并且與研究得以存在的初衷是相悖的。
如果客氣地講,這樣的理論研究是關于藝術的理論研究,或者說被冠以藝術社會學、藝術管理學、藝術人類學、藝術批評學等等學科雜交的名字所指向的東西,或者說是圍繞藝術的外圍理論,而不是藝術理論。
藝術理論應該是藝術本體論。但是這樣講,依然不準確,將藝術和理論構成一個名詞,使它變?yōu)橐粋€概念,如果要滿足它,就要費勁地定義藝術方面,而理論方面則容易操作,也就是說它應該是關于諸多的藝術的本體論的理論,或者說是討論諸種藝術本體論的理論。
我知道,我這樣說,對現(xiàn)實不會發(fā)生任何明顯的作用,但對我勢必發(fā)生作用。
人們不可能離開藝術歷史來談藝術,在藝術歷史中看到或認識了藝術,但是那都是別人的藝術。在這里,學習作為一種人的能力,顯然是一切得以發(fā)生的前提。因此,對于藝術來說,無數(shù)個個別的藝術家分有著它,同時這無數(shù)個藝術家指向著它,并在此意義上顯示出海德格爾意義的藝術本質的三角關系。
也就是說,藝術是個人——為了避免誤會,需指明個人首先是社會的,沒有純粹的個人,而只有在一定社會結構坐標中的個人——的,個人如何理解和實現(xiàn)藝術,就意味著產生一種藝術本體論,而對于藝術家來說,藝術本體論的實現(xiàn)是作品,或者說更多的是視覺作品,而很少能夠形成一個完整的藝術本體論文本——不過這在歷代中國藝術文本中是有例外的。
因此,現(xiàn)代傳統(tǒng)中的藝術本體論往往由理論家來實現(xiàn),將它變?yōu)橐环N普適的理論,變?yōu)橐粋€時期主要的觀念傾向,變?yōu)榻炭茣?,并變成理論的歷史,這時的藝術理論,已經(jīng)異化為藝術理論的理論,或者說影子的影子,這顯然是不可理解的。因此,從事藝術理論的理論家出現(xiàn)了,他們的有效范圍就在于藝術理論的歷史或藝術理論的理論之中。
不過,理論是可以自治的,理論也是人的理性能力的一種,甚至變?yōu)橐恍﹤€人畢生的興趣和事業(yè),這樣的理論一方面離藝術越來越遠,另一方面則越來越近,前者指更多的當代出現(xiàn)的藝術理論,后者也指更多的當代的理論,其中一定會有藝術理論。
但有一點,那些拿來指導藝術實踐的理論,一定會離藝術越來越遠。
如果有人寒暄讓我“指導指導”他的藝術作品,我會用手指導導他,而不會用嘴發(fā)出字節(jié)。
注:凡注明“中藝網(wǎng)”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wǎng)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wǎng)”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wǎng)”,否則本網(wǎng)站將依據(jù)《信息網(wǎng)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wǎng)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