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丹分享藝術教育看法:藝術讓我們走進內(nèi)心
[中藝網(wǎng) 發(fā)布時間:
2015-06-01]
著名學者于丹曾因一部《論語心得》而為廣大觀眾所熟知,作為北京師范大學教授及中國藝術傳媒界的資深工作者,于丹多年來對藝術教育也有著深刻而獨到的感悟,昨天下午,于丹在天津大劇院舉辦了一場公益講座,以其溫婉的講述、詩化的語言,與天津觀眾分享了自己對藝術教育的看法。
于丹首先對當前藝術教育的現(xiàn)狀提出了看法。她直言不諱地指出,當前的藝術教育對孩子們并不“誠懇”,因為人們在社會中競爭的壓力,孩子們所接受的藝術教育大多都帶有功利色彩,于丹以電影《放牛班的春天》舉例,提出了她所認為藝術教育應有的價值,“放牛班的孩子是一批不良少年,老師沒有給他們講大道理,而是只教他們唱歌。在合唱里,孩子們懂得了聲部是有高有低、有先有后的,于是每個人都在聲部的和諧里找到了自己的位置,也懂得了只有在跟他人的配合中才能夠呈現(xiàn)出來人給予世界最好的面貌?!?br/> 于丹認為,藝術最大的可貴之處在于給人以真誠,這也恰恰是藝術教育所欠缺的。她引經(jīng)據(jù)典地講述了嵇康、李白等古人發(fā)自肺腑譜寫音樂和詩歌的先例,她說:“我們學到的藝術不該是僅僅用來錦上添花的,更應該是一個人孤單、糾結、煩悶、感傷到不可言說的時候雪中送炭,在這個時候,藝術讓我們走進自己的內(nèi)心,它意味著可以打碎今天世界的瑣碎、無聊甚至偽善,讓我們懷揣著誠意與勇敢去面對人生。”
講座中,于丹對藝術教育侃侃而談,妙語連珠,她還特別提到了最近到天津演出的《工人詩會》,于丹不無欽佩地表示,這些來自草根的工人本來面臨的是溫飽問題,他們卻能夠思考生命如何活得更體面、更有尊嚴,于丹說:“今天的藝術教育首先就應給予一個孩子受用一生的寄托和信仰,他可能成為不了大師,但如果內(nèi)心有信仰,哪怕是一段朽木也能奏出天籟的琴音?!?br/>
注:凡注明“中藝網(wǎng)”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wǎng)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wǎng)”水印,轉載文字內(nèi)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wǎng)”,否則本網(wǎng)站將依據(jù)《信息網(wǎng)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wǎng)絡知識產(chǎn)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