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營美術館何以名不正言不順
[中藝網(wǎng) 發(fā)布時間:
2016-01-21]
如果不是高調宣布可能年內上市,人們或許還不知道著名的巴塞當代美術館這幾年在“美術館”的名稱上玩著游戲。館名之亂,已經成為不少民營美術館發(fā)展中的一個癥結。這其中不乏“掛羊頭,賣狗肉”的嫌疑。
民營美術館上市被指“名不正言不順”
近日,在上海和蘇州都開設有場館的巴塞當代美術館高調宣布,他們爭取將在今年內“掛牌新三板”。即便是不懂股票的人也知道,“掛牌新三板”其實也就是進入證券市場。因為前無古人,巴塞美術館此舉也稱為“美術館第一股”。
但這件事就讓人感覺到很奇怪:照理說,進入證券市場上市的都是企業(yè),而巴塞當代美術館對外從來都是以“美術館”的姿態(tài)示人,美術館一般都是非營利機構, 怎么能向企業(yè)那樣上市呢?青年報記者查閱了“國際博物館協(xié)會章程”?!罢鲁獭泵鞔_規(guī)定,美術館是博物館體系中與視覺藝術有關的分支,承擔著收藏、研究、展示、教育、推廣等多項社會公共功能,底線是非營利性質。這樣的機構上市,還談論著如何給股民分紅,豈不是很奇怪?
對于一片疑惑之聲,巴塞當代美術館的董事長宗莉萍說,巴塞當代美術館雖然為一個“美術館”,對公眾也是一個展示陳列藝術的平臺的形象,但其實他們一直在 進行藝術品銷售。這家美術館有一批70后和80后的藝術家,他們創(chuàng)作的作品,在展出的同時也進行銷售。而美術館還有進行大單購買的收藏會員約500人,其 中不少人購買額已逾百萬元。這么說來,巴塞美術館雖名為“美術館”,其實就是一個畫廊,是一家藝術品公司而已。
于是,人們更為震驚了。 巴塞美術館這么幾年來,其實是以非營利之名,來做營利之事。他們有一種被欺騙的感覺。巴塞美術館上市也被指“名不正言不順”。藝術評論人吳江對青年報記者 說,“巴塞上市要想名正言順,最好就是改名,但是丟掉“美術館”之名,他們肯定又不舍得。兩邊都想沾光,這是很多民營美術館的普遍心態(tài)?!?br/>
兩邊都想沾光折射民營美術館處境之困
其實,巴塞美術館的做法在很多民營美術館中比較普遍。青年報記者在采訪一些民營美術館時,經常就聽說那些掛在墻上的展覽畫作,其實都可以賣的。有的甚至 展期還沒結束,墻上的畫作已經被賣得七零八落了。這在人們以往美術館參觀經驗中,簡直是不可想象的。名為“美術館”,卻做著“畫廊”的生意,人們稱之為 “掛羊頭賣狗肉”。
這其中當然有違規(guī)之嫌。因為按照現(xiàn)行法規(guī)的規(guī)定,美術館因為其“非營利”之名,可以享受接受捐贈、免稅等優(yōu)待。但是 現(xiàn)在,一些民營美術館這些優(yōu)待統(tǒng)統(tǒng)在享受,卻還在做著很多營利的事情,這顯然不符合規(guī)定。自由藝術評論人王鵬說得非常尖銳:“一方面,企業(yè)榨取了其“非盈 利”屬性帶來的全部好處,接受捐贈、免稅、豁免海關巨額押金以及社會聲譽;另外一方面,幾乎所有的民營美術館都附帶設立文化公司和基金會,通過商業(yè)運作坐 享藝術品的暴利附加值?!?br/>
但是,民營美術館兩邊都想沾光,其實也折射出了他們處境之困。幾天前,上海開了一家民營博物館。博物館負責人 就對青年報記者表示,現(xiàn)在私人開設博物館,雖然會有一些優(yōu)待,但其實在房租、安保、運作等方面完全都有個人承擔,相比之下,國有博物館享有政府財政全額撥 款,兩者根本就不在一個水平線上?!拔覀兒芟硎茏鳛椤安┪镳^主人”的榮光,但為了維持生存,做一點買賣,搞一點銷售,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現(xiàn)在很多民營書 店都享受到了政府補貼,民營博物館為什么沒有呢?”
注:凡注明“中藝網(wǎng)”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wǎng)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wǎng)”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wǎng)”,否則本網(wǎng)站將依據(jù)《信息網(wǎng)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wǎng)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